先进典型
科协是我家  青春不在亦发芽
发布日期:2011-04-11

——记我与招远科协五年的历程 

 


杨聚德

 


 

     “家”,对于每个人来说并不陌生,一般拥有两个家,一个是憩息的温馨之家,一个是工作的单位之家。把科协谓之为“家”,对于非科协工作者而言,似乎有点牵强附会,言过其实。然而,在我与科协的五年,招远科协却让我有了家的感觉:她让你,青春不在亦发芽! 


 

     五年前的我,已是一名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,对于日常工作可以说是游刃有余,业余时间充裕了;五年前的我,已是一个“奔五”的人,青春年华已不在,却又不甘于虚度时光;五年前的我,已是一名科普志愿者,与招远市科协的同志结下了深厚的友谊;五年前的我,习惯于紧张工作的脚步难以停下,期待着春风再发芽!


 

2006年8月,中国科协启动了科普惠农兴村计划,招远市科协科普部部长刘新兴同志第一时间约见了我,详细介绍了科普惠农活动的意义,招远市筹备科普惠农活动的宏伟构思:广纳涉农英才,打造科普直通车,立体式、全方位开展科普惠农活动。让农业科技与农民零距离对接,让党的政策温暖千万家!作为一名农业战线的科技工作者,我有责任、有义务积极参与到科普惠农的伟大实践中,这也为我发挥作用,提升自我价值搭建了一个广阔的平台。从此,我利用业余时间,积极参与,与科普惠农工程结下了不解之缘。


 

    科普惠农活动开展后,我先后建立了“烟台苹果幼树标准化生产基地”和“红富士苹果优质栽培生产示范基地”,利用业余时间下乡入村,巡回田间地头传授科技。当全国的专家学者、领导前来观摩指导时,当接待各地果农参观学习时,当指导的果农喜获丰收时,当接到果农的感谢电话时,心中的自豪感油然而生!


 

     历经二十余年的社会磨练,虽不能说“心如止水”,但也缺少了青春期的激情;历经二十余年的拼搏奋斗,虽不能说“疾病缠身”,但也有力不从心之感;历经二十余年的人际变化,虽不能说“人情淡薄”,但也缺少了知心暖人的情感。五年里,招远市科协的同志视我为兄弟,事事关心,处处贴贴。身体欠佳时,有了一句温暖的话;远走他乡时,有了一句牵挂的话;逢年过节时,有了一句问候的话;遇到难处时,有了一句鼓励的话。招远市科协就是这样用真情感人,用真情凝聚人,用真情激发人,很好的诠释了党对知识分子的关爱与温暖。 


 

    知恩图报却无一为报,只能化感动为力量,加速成果转化惠及千家万户。几年来,我先后转化苹果绿色减耗栽培等3项成果,惠及果农5万余户,辐射面积20万亩,户均增加果品收入1960元。


 

    作为事业上小有成就的我,在他人看来工作一帆风顺,其实不然,也时常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,却能得以化解,这得益于招远市科协的援手相助。2010年8月,由于缺乏课题经费,使“金都红”苹果良种选育研究项目处于“上不去,下不来”的尴尬窘境。经招远市科协的积极协调,争取到招远市科研项目的立项,解决了后顾之忧。


 

    五年来,招远市科协不仅对我的工作及时援手相助,还在政治上关心备至。经招远市科协的积极推荐,我先后于2009年12月,参加了烟台市科学技术协会第五次代表大会;2010年4月,被推选为招远市科学技术协会第二届常委会常委;2010年12月,被中国科协、财政部授予“全国科普惠农带头人”。如今,我真正成了科协的人!


 

    荣誉已成历史,不能代表未来,现在必须从零开始。2011年,我正在建立1处“畜-沼-果”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园,1处矮砧苹果现代集约栽培示范园;计划下乡进村举办果树培训班16期,送科技到田间地头,努力把科普惠农活动做成长期性、常态化。


 

    我与科协的五年,是伴随着科普惠农活动的五年,让我体验到业余生活的充实、快乐!我与科协的五年,是享受科协关爱的五年,让我得到了温暖、自尊!我与科协的五年,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,科协是我家!


 

 


 

杨聚德,男,招远市果业总站,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,全国科普惠农 带头人。


 

通讯地址:山东省招远市温泉路299号


 

邮政编码:265400


 

联系电话:0535-8216181


 


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